计算机/互联网
【深度思考】一线开发大头兵对于工作的感悟分享
来源:博客园     阅读:218
网站管理员
发布于 2025-03-28 18:47
查看主页

目录


前言

写在前面的是关于自己的一点介绍,21年本科毕业,学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。自己本身对编程和开发是有兴趣的,同时也对项目管理、团队建设方面有兴趣。

目前有两段工作经历,都是在一线当 Java 开发大头兵,但职级倒是逐渐有所上升。做过从 0-1 的 SaaS、PaaS 的自研项目,也做过基于多租户的标准化服务项目,还有过半年的 PM 的经历...这些都让我有了一些关于工作上的感悟。现在简单总结一下,拿出来和大家做分享交流。

下面主要从工作的方式方法、构建知识体系、尽早规划职业这三个大的方面展开。文章有点长,但都是自己一步步实践总结得来的,有写得不好的地方,还希望大家多包涵。


一、工作方式方法

在企业上班/打工的这一根本前提,决定了我们是企业的劳动力这个最大的基本盘。

所以既然是工作,那么就可以有一些工作上的方式方法值得总结和分享。

想要自己创业或者考公/考编,或者做自由职业的朋友可以绕道了,可能这篇文章对你的帮助不是很大。

1.1先尽人事

做好上面这些,假如是对于刚毕业的我来说可能并不容易,但过了两年自己开始负责项目了以后,我就能慢慢理解并适应了。

1.2关注个人成长

人对于企业没有100%的忠诚度,规章制度才是可靠的。

所以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提炼日常工作成果,形成自己的个人源码库和工具库、解决某类问题的通用系统体系结构、甚至进化为框架。

众所周知对软件开发人员而言,有、无经验的一个显著区别是:新手无论完成什么开发任务都从头开始,而有经验的开发往往通过重组自己的可复用模块、类库来解决问题。

这并不是说所有可复用的东西都必须自己实现,别人成熟的、通过测试的成果也可以收集、整理到自己的知识库中。

1.3work&life balance

工作与生活的平衡,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。

实际程序员们可能很难做到:总有一些会议拉上你去 battle,总有一些线上的 bug 困扰着你,总会有领导安排的其它事情让你分身乏力...还有很多。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这个主旨不会变,所以我也有自己的一些想法:


二、构建知识体系

知识体系是系统化的知识,具有连续性的特点,反映了一个人经过学习后所拥有的知识构成情况与结合方式。如果一个开发人员在1、2年内都没有更新过自己的知识,那么他可能已经不再属于这个行业了。

2.1夯实基础

万层高楼平地起,基础的扎实程度,可以决定开发人员在技术的道路上能走多远。

一个开发无论工作了多少年,越是到后面就越能体会,再高级的东西拆解后,就是基础知识。

我自己是在工作中切实地感受到了基础的重要性,在夯实基础方面总结了以下几点:

2.2抽象思维

抽象思维能够超越感官直接感知信息,通过对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的把握,使人们在认识活动中获得更深层次的知识。

程序员如何培养抽象思维?在这里我也分享一下自己的理解:

2.3广度与深度

我认为广度和深度在每个阶段的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:

初/中级可以先从广度出发,多见识一些主流技术或者解决方案,这样在面对业务的时候可以更从容地进行设计,也能更清楚自己 CURD 的目的是什么。

高级/资深可能就要精通某一或者某几方面的通用架构/解决方案了,同时对于负责的业务有深刻的认识,可能也要负责团队的建设,从更广阔的视角去思考问题。

但其实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,都是可以遵循:先掌握基础结构,然后熟悉基本使用,最后输出解决方案。


三、尽早规划职业

我是在工作一年半左右慢慢有了对未来进行职业规划的想法,因为时间会向前走,人也会渐渐地成长。对于未来想要什么,可以慢慢给自己多找找方向去尝试。

尽管我们的工作很可能对于改变这个世界没有多大意义,但还是可以在每天的工作中用自己的方式创造价值。

3.1市场现状

首先,最重要的是目前的市场趋于饱和。

2010-2020 这十年,互联网发展如火如荼,各种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,那时候招聘需求量大,互联网就业市场一片欣欣向荣。

而现在没有了当年的辉煌,很多互联网公司业务发展停滞,同时经过前面多年的发展,产品架构已经成熟稳定,不再需要这么多的程序员,势必要进行结构优化,那优化的对象自然是性价比低的人群。

其次,IT互联网行业高薪的宣传又吸引了一大批年轻人跑步进场,需求变少的情况下人又变多,内卷就这么产生了。高学历的人才多了很多,所谓学历贬值的论调在这几年一直都有出现。

3.2如何破局

让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:IT互联网行业的特殊性在于产出是可迭代的。这个行业程序员的产出就是软件&代码,而这个东西就是可以不断的迭代的。

分析了上面的原因,就有针对性了。软件代码这些东西是可迭代的,但有些东西是没法复制和迭代的:像是沟通协调能力、解决问题能力、规划组织能力、管理能力和人脉资源等等。这些其实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软实力,这些能力才是越久越吃香。

这些能力不仅可以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识的积累,也可以通过考取相关的证书来掌握理论知识,比如:软考高项(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、系统架构师)、PMP认证、阿里云/华为云高级认证等。

打开认知的局限,不只着眼于手里掌握的技术,拓展自己职业的综合能力,明白不是只有靠技术才能活下去,才能更好地“破局”。


四、文章小结

文章最后,我还有一些想说的。的确,技术逐渐会变得越来越“廉价”,不再是必须要工作多年的大佬才能驾驭的高级东西。

这里面有个很重要的原因,就是开源的力量。大家可以想一想自己参与的一些项目,用到了多少开源的东西?以一个典型的后端项目为例,可能涉及到了 MySQL、Redis、ElasticSearch、RocketMQ、Nginx、SprintBoot、Jenkins、CI/CD、Docker......

程序员要做的就是根据业务需求,把上面那一堆组件按照规则合理地堆在一起。一般就是 Nginx 负载均衡,Spring Boot/Cloud 写后端业务逻辑,Redis 做缓存,MySQL、ES、MongoDB 做数据存储,OSS/COS 做云对象存储,RocketMQ/Kafka 做消息队列,最后进行 CI/CD 操作塞到 Docker 里面部署运行。现在绝大多数的功能,开源组件都能提供,再加上现在是云的时代,各种服务都上云了,那么问题就更简单了。

既然我们身处在这个行业,那么就要做好持续学习的准备,不断打怪升级,锻炼综合能力,做到让经验随着年龄的增长成真正的正比。

毕竟,所有平凡的日子加起来,就将汇集成为你的一生。


原文链接:【深度思考】一线开发大头兵对于工作的感悟分享 - CodeBlogMan - 博客园

免责声明:本文为用户发表,不代表网站立场,仅供参考,不构成引导等用途。 计算机/互联网
相关推荐
无人出租车深圳中心区收费载客,硅谷同款,首获资质
Nature重磅:颠覆AI计算,提升460倍能效,新型分子忆阻器有望为Transformer提速
光伏面世70年:效率提升近8倍,成本降至三万分之一
阿西莫夫三定律,还适用于今天的 AI 吗?
首款财经大V智能体“牛得林奇AI”来了